胶州一中高考生志愿被同窗舍友恶意偷改,到底是谁之过?
并不是因为他的分数不够,而是因为他的高考志愿被人恶意篡改了。而且篡改他志愿的并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室友兼同窗好友郭某。
常升和好友郭某都是胶州一中的体育特长生,两人今年的高考成绩相仿,而且都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
录取结果公布时,常升惊讶地发现自己没有被录取,而比自己成绩稍差的郭某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且经查询,陕西师范大学在山东招收的免费师范生还没有招满。 常升向济南的省招办寻求解释,发现他的志愿被篡改了,原本填报的陕西师范大学被改成了鲁东大学。
由于准考证和密码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可能知道自己密码的就只有当时一起填报志愿的郭某,对方也私下承认了修改了常升志愿的事实。
系统中记录的常升同学报考志愿
郭某的家长提出了两个补救方案,其一是赔偿常家十万元,其二是动用“关系”让常升去北海舰队当兵,但是两个方案都被常升的家人否决。
事件陷入僵局后,郭家开始对事件进行冷处理,常升无法忍受在网上把自己的遭遇写了出来,很快得到了网友的关注,并迅速扩散。
8月2日下午,郭某的父亲再次来到常升的家中,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要求,那就是让常升一家写一份“谅解书”。即无论事情如何发展,常升一家都不能追究郭某的责任,郭父的这一要求又被常升一家拒绝,双方不欢而散。
随着事件的迅速发酵和事情真相的渐渐大白,这起高考弊案迅速成为不少媒体的新闻头条,包括人民日报,央视,新浪,网易,荆楚网,大河网等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以及齐鲁晚报,青岛晚报等本地主流媒体都加入了追踪报道行列。
同时,山东当地警方,陕西师范大学校方,以及山东省招生考试院也对此事进行了正面的回应。
事件的最新发展是:警方经调查,郭某涉嫌违法犯罪,已经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而山东省招考办表示,已向当地警方了解了事情初步调查情况,并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正与各方进行沟通协调。
陕西师范大学校方也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并和山东省招办方面随时保持联系。“虽然现在无法给出处理意见,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也会和广大留言的网友一样,坚守学生要具备基本道德这个底线,和大家一起促进录取的公平、公正。”
在A君看来,这次因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而引发的事件背后,涉事的三方实际上都有性质不一的责任。
首先是受害者常升同学,对于关系到自己前途命运的关键信息疏忽大意,在明知对方和自己志愿相同有竞争关系的情况下,仍然轻信自己的’好哥们“,甚至输密码的时候也不避开对方,这本身就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人因为疏忽和轻信,付出了各种各样的代价。
我姐姐十几年前上大学时,期末考试还不像现在大学里那样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安排考场和发布通知。
有一场期末的高数考试本来是定在上午九点钟开始,考试前一天临时决定提前一小时改成八点。负责通知的老师正好遇到我姐姐的一个室友,于是嘱咐她回去告诉全宿舍的同学考试改点了。
但她回去以后跟别人什么都没说,只是第二天早晨时,一反常态地早早离开了寝室。
而我姐姐他们按原来的节奏,慢悠悠地去食堂吃早餐后到考场时,却发现考试已经开始一个小时了。他们只剩一个小时来完成这场原定时间两小时的考试。
那次数学考试是我姐姐大学四年的唯一一次挂科,而且她因此而失去了当年竞争奖学金的机会。
她和其他舍友都对这个姑娘的行为气愤不已,要求对方给出解释,但那个平时就表现地人畜无害的女生表示自己就是不小心忘记通知大家了。没有什么证据,学校也不管。
在我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大三那年我们学院和银行合作办理学生信用卡,各班班长负责把学生证身份证收上来,然后等卡开好以后再和卡片一起还给同学本人。
但我们班的班长却把和他一个宿舍的一名外号叫“小男人”的小个男生的信用卡扣下了,说是他最近和女朋友要出去玩钱不大够,要借他卡先用两天。然后就拿着小男人的卡透支了好几千元,回来以后还给小男人卡时,压根没告诉对方透支的事情。
但银行不会给你情面,一两个月没收到还款,就把电话打到小男人的家里去了。小男人的父母听说儿子在外面欠了钱,马上打电话到学校把小男人劈头盖脸狠狠骂了一顿。
小男人被家里骂的狗血淋头,又不得不再去求班长大人把钱还上,结果班长表示,钱不是他花的,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信用卡欠债的事情和他本人没关系。
班长最后说,他这现在也穷得很,但看在舍友的情份上,可以请小男人吃几顿饭。
小男人最后是满专业求爷爷告奶奶,凑了一笔钱还了信用卡,然后据我所知,一直到大四毕业,班长盗刷的这笔钱也没还给他。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一直都把学习当作第一位,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缺乏认识,也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正因为在生活,工作和写文章的过程中,看过和接触过不少类似的事情,我想借这个机会提醒一下大学生们:
永远不应该低估人性里的丑恶一面,千万不要百分百完全信任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即使TA是你的男/女朋友,好基友,或者多年的老同学。
对于常升同学本人来说,不管最终事情的处理结果是他能否进入陕师大,需不需要复读,我想经历了这样一场足以改变一生的风波,他应该一生都难以忘记这个教训了。
陕西师大是全国师范类老牌强校,211工程院校。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只要成绩不差的太离谱能够顺利毕业,回到山东家乡,很大希望能从县中学找到一份教职。
虽然现在在北上广的白领阶级看来,在胶州这样的三四线小城镇当个老师领一辈子死工资,是件很没意思的事情。
但像我一样从山东出来的同学都清楚,在山东,老师,警察,公务员和医生还是相亲市场上四类最被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而中小学老师的收入水平,近几年比一般公务员还要高一截。是小城镇社会里相当受待见和尊重的身份职业。
常升同学父母都是务农,家境十分贫寒
以常升同学贫寒的家境和父母务农的出身,这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真的就是改变他本人一生命运轨迹,以及整个家庭命运的通行证。
而郭某对于好朋友的这些情况不可能不清楚。而他仍然还毫不犹豫地伸出了黑手,去剥夺一名社会弱者(相对于郭某家里是做生意的,而且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来说)经过不知多么艰苦的奋斗,才得到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冷血实在是让社会公众难以原谅。
而且在这起篡改志愿事件中,还有一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
根据登陆记录,常升的账号一共被非本人登陆了三次,第一次是在郭某和常升一起填志愿的老师办公室电脑上,并且在这次登陆时完成了对常升志愿的修改,而其余两次都是在另外一个IP。
为什么还要再登陆呢?因为按照山东省今年的高考报名方法,考生志愿只能修改两次。这样即使常升在填报志愿截止前再去检查一遍,发现自己的志愿被改掉,也没法再改回来了。
郭某的心思之细密狠毒,可见一斑。
和常同学输密码都当着人输的傻乎乎马大哈行为做一下对比,你就会明白,常升交了郭某这样的好朋友,不被卖了才真是见了鬼
陕西师范大学对于这次突发事件的回应及时而得体,体现出了一定的管理素质
而郭某对于法律的漠视,对于伤害别人毫不在乎的心理来源于哪里呢?我们可以从郭某的家长在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法看得出来。
先试图拿钱和关系摆平;发现走不通就冷处理拖着;然后发现事情闹大了还利令智昏地跑去逼迫对方签什么“谅解书”;当儿子被警察带走,发现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就掩面大哭,后悔
平时光忙着生意,没注重孩子的教育。
从这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看出郭某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恶劣行径有丝毫的真诚歉意,反而是步步咄咄逼人,耍横不成就耍赖,耍赖再不成就哭闹不止。
把他和他儿子的行为模式做一下比较,你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言传身教,什么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
现在当地司法部门已经明确介入,并对郭某执行了强制措施,对于他的行为到底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A君不加置评。
即使假如郭某的行为在现有法律下还不能刑事责任,我也相信陕师大会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同学的利益,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会运用所有可能的手段阻止郭某进入该校就读。
毕竟让像郭某这样的人站在讲台上,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我们在运用各种渠道发声谴责他,要求将他绳之以法,并不是落井下石,而是为我们的孩子的未来着想。
多年以来,每年到了高考季,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多起冒用学生身份,盗取学生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篡改志愿的案件,责任人有受害者身边的同学,有受害者的高中老师,甚至还有某些学校的招生人员。
最近两年,国内不同省份发生了一系列的因考生准考证号和登录密码被盗取而导致的志愿盗填和篡改案件:
2014年,山西平遥县考生梁某的志愿被从西北民族大学改成新疆石河子大学,赵某在公安局报案,4天后成功侦破,犯罪嫌疑人是梁继鹏的复读班同学刘某,出于恶作剧目的作案。
2015年,分数比理科一本线高28分的山西省万荣县考生贾某志愿被同班同学郑某冒填,原本填报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5所学校全部被删除,被改成只报考山西农业大学(二批A类)一所学校。
2015年,山东聊城考生陈某本来报考的空乘专业被其班主任赵老师改成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传媒学院,而且据记者了解,陈某的同班同学中还有多人的志愿被这位班主任篡改;
2016年,贵州毕节考生杨某被民办高职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招生人员套出志愿填报系统密码,志愿被冒填(仅填报湖南都市职业学院一所学校其余志愿全部放弃).........
这只是众多类似案件的一小部分,而每次发生这样的案件进入社会公众的视线,责任人或责任单位的反应也往往和郭家一模一样的拿钱开路,试图用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封口费买通受害者。
而招生主管单位——招生考试院的反应也如出一辙,就是提醒考生一定要妥善保管登陆密码,注意信息安全避免泄漏,但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上表示爱莫能助,只能按规矩办事。
高考志愿报名系统的安全性非常落后,
还不如街边卖水果的电商APP
试想如果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者金融企业,这么多年出现了无数安全漏洞,而至今连最基础的用户实名登陆都无法实现;
不管是阿猫阿狗偷看到别人的用户名登录密码,就能随意更改受害人的用户信息;
其产品设计逻辑让被篡改时受害者本人本人毫无察觉;而且还存在资料两次修改后就再也不能改回去这样的规定,让受害者即使察觉也事后根本没法补救的奇葩逻辑;
我相信恐怕这家坑爹公司的行业准入牌照,早被银监会/证监会/工信部封了N年了。
电子口令卡是一种最简单的身份验证方式,
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游账号保护和电子银行系统里。
尽管处理的都是关系到考生一生的前途命运的大事,全国各省高考报考系统的安全性这么多年来就基本没有丝毫的改善。
我在单位电脑上买东西登陆了淘宝和支付宝,到家时再登陆支付宝时就会提示我监测到可疑的IP变换,会被要求输入验证码或者进行手机的动态密码验证;
我想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的账号写这篇文章时,需要用绑定的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并点击同意登陆,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我想登陆任意一款暴雪的游戏,需要填写密保卡相应位置的数字,只要这张卡不丢失,即使是密码丢了别人也无法登陆我的游戏帐号。
而如果有人想修改我的高考志愿,则只需要搞到我的一条登录密码就够了。这样的现状合理吗?
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全部需要扫码登录
想要保护考生们的合法权利,保护其报考帐户不被各种恶意篡改者攻击,实际上存在许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像手机动态密码这样的技术,早已成为几乎所有涉及帐号登录企业的信息安全标配。就连我家楼下摆摊推广送菜的社区O2O几十人小团队都能够可靠地开发应用的技术,至今却仍然因为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而无法被应用到大多数省份的高考报考系统中。
正是因为高考报名系统低劣的安全性,低到几乎谁都能来伸一只黑手。我们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可能会成为受害者。
难道这些同学的悲剧背后,高考报名系统令人难以接受的安全水平没有责任吗?
从2014年开始,江苏全省对于网上填报志愿,使用了必须经过动态口令卡验证才能登陆的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志愿填报环节的安全性。
由于试用的效果良好,江苏省在2015和2016年的高考报名过程中依然使用了动态口令卡技术。而且2016年开始,包括南京在内的江苏数个城市的中考报名也开始使用相同的技术手段。
作为一名关心大学生权益的旁观者,A君希望这次网民的群情激愤能够带来一些改变,不仅能让郭某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帮助常升同学找回被盗取的招生名额和人生机会;更能让主管部门和决策者正视高考招生报考系统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严重安全性问题,采取像江苏那样的实际措施保护考生的权益。
如果在你身边,发生了大学生的利益遭到了损害的事情,请和我们联系,在微信后台里把你的遭遇告诉我们。(我们的维权小助手微信号是:thismanisonfire)
我们会与你联系,在尽力查实事情真相的基础上,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帮你发声。
这就是我们大学声真正想要做的一件事情。
本文叙述新闻部分文字来自新浪山东相关报道,图片部分来自齐鲁晚报,特此致谢!